朱金磊:一心为群众 创新促畅通
朱金磊,男,1979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在读博士研究生,现任邯郸交警支队指挥中心主任。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多次被荣获市局个人嘉奖、个人三等功等荣誉称号。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期间,多次评为“优秀研究生”,2011年至2013年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一切从群众需要做起。
一个共产党员如何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责、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党的宗旨?作为邯郸交警支队指挥中心主任的朱金磊同志,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他结合工作实际,不怕吃苦,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按照邯郸交警支队陈玉建支队长的思路,试行了在平面交叉路口“借道左转”的新模式,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难题做出了突出贡献。
随着经济社会迅猛发展,城市交通人车路三者的矛盾日益严峻,交通拥堵已然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顽疾”。如何破解这个难题,近年来,上级公安机关提出了大力发展智能化交通,做大做强指挥中心,向科技要警力的理念。作为管理学硕士研究生、在读博士朱金磊同志更是当仁不让、冲锋在前,他自2011年11月被任命交警支队指挥中心主任以来,始终坚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舍小家,顾大局,从没有休息过一个节假日,在他的带领下,交警指挥中心科技建设和各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逐步规范细化了指挥中心的勤务指挥调度、疏堵保畅、应急处突、视频轮巡、122事故接警、科技建设规划、非现场执法七个方面的工作,打造了邯郸交警“生命救援绿色通道”,对抢救危重病人的救护车进行警车护送引领,为多名危重病人、产妇、伤员等患者的抢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受到患者亲友及广大群众的好评,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媒体多次报道。工作成绩受到上级领导和同志们的充分肯定和高度称赞,朱金磊同志多次被市公安局荣记嘉奖、个人三等功,所带领的指挥中心在全省考核中长期名列前茅,2011至2013年连续三年被市局荣记集体三等功。
如何充分发挥指挥中心的作用,实现上级领导对指挥中心的期许,真正做到“警力的无增长改善”,创新发展是关键,而要让“创新”真正取得实效,就要基于本地的客观实际找出路,今年以来,按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局党委的带领下,特别是在新一届支队党委亲自指导下,朱金磊同志立足岗位本职,牢记为民服务宗旨,以城市道路畅通为己任,以服务群众、方便广大群众出行为落脚点,以解决群众出行难、出行堵为目标,专门组织指挥中心的技术科研人员,亲自带领深入实地调研,多方取经求证,力图找到破解城市道路交通瓶颈这个难题的“钥匙”。
交通拥堵作为全世界各大城市的“通病”,各国专家都苦无良策,有条件的城市大多采用修建立交桥的方法解决路口拥堵问题,但对于邯郸这座古老的城市来说,大面积修建立交桥存在诸多实际困难。面对道路资源短时间内不可能有效增长的现状和市民畅通出行的强烈要求之间的矛盾,朱金磊同志依据支队领导“小举措促大畅通”的理念,积极试行了平面交叉路口“借道左转”,取得了实在的效果。而此法能够取得成功也经历了很多磨难。
在平面交叉路口“借道左转”的理念提出的初期,在支队内部也有着很多不同的声音。借道左转,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能不能行的通?安全不安全?会不会有实效?等等,一个个问号有待深入调研去论证,用实践去检验。
为了得到确凿的数据,验证“借道左转”是否可行,为下一步实施打好基础,朱金磊同志每天天色蒙蒙亮,就深入到主城区主要路口进行调研,要把各个时段的车流量、行车轨迹、行车规率摸清摸透。在路口,他端着笔记本,握着秒表,往往一蹲就是一天,车辆荡起的灰尘把他打扮成了个泥人。晚上还要分析梳理一天来的数据,每天都工作到深夜,“五加二、白加黑”的工作模式也成了常态。有一天高峰时段,支队领导到指挥中心,没有见到以往在大厅进行调度的金磊同志,正要开口询问时却在监控大屏幕上发现了那个熟悉而疲惫的身影,他一个手放在腰部,一手在十字路口专心的数着来往的车流量……
多少个日日夜夜奔波忙碌、早出晚归,多少个休息日被放弃,多少次答应陪孩子又一次次爽约,在孩子眼里,朱金磊成为了“最不守信用的人”……可是数据一出来,朱金磊连日来的疲惫被喜悦冲涮的荡然无存。
人民路滏东街口,左转弯绿灯时间为25秒,一个周期单方向路口只可通过7辆车,高峰时段,左转弯压车六七百米,过一个路口往往需要花十几、二十几分钟。而且,因为加塞、抢行等不文明交通行为,常常导致发生碰撞、刮擦等交通事故,更使路口乱作一团,几于瘫痪。
如果“借道左转”,把对向靠近中心隔离护栏的2条车道设置为可变左转待转道;调整原信号相位顺序,由“先直行后左转”变为“先左转后直行”,正好可以避开各相位间空间上、时间上的冲突,只要保证进入到逆向左转待行道的车辆能够在规定时间放空,就不影响其它相位车辆的正常通行,而通行效率大大增加。
按左转弯绿灯时间20秒计算,平峰时间2条可变左转道一个周期单方向路口可多通过10辆。每小时220—230辆。高峰时间2条可变左转道一个周期单方向路口可多通过18辆,每小时396—414辆。全天从早7:30—19:30按12个小时计算,早7:30—8:30、17:30—19:30早晚两个高峰共3个小时,2条可变左转道可多通过1224—1242辆,9个小时的平峰2条可变左转道可多通过2060—2070辆机动车。
为提高直行车辆通行效率,增设了直行待行区,该路口一个方向全天可多通过3220-5106辆车。将左转弯绿灯时间由25秒压缩为20秒,压缩出来的时间配给真行车辆,1天每个方向又可多通过2328-3657辆车……
终于详实的调研结果放在了新一届支队党委的案头,支队领导在看到如此详尽的报告后,当即决定,“首先拿出一个路口的一个方向进行尝试改造,如果效果明显,立即开始推广”。为了确保施工不影响群众出行,施工时间集中在深夜,朱金磊同志咬紧牙关,继续带领承建单位的施工人员加班加点,仅用时一星期时间就将路口渠化改造完毕,为了让广大的驾驶员熟悉改造后路口新的通行规则,他又带领岗区执勤交警在早高峰前就开始引导车辆适应“借道左转”通行,又经过一周的辛勤工作,借道左转已被广大市民所适应,路口没有出现因适用新的通行规则而引发的交通拥堵和事故,试点得到了极佳的通行效果。
在接下来的40天内,“借道左转”的改造工程从人民路滏东大街东口延伸到四个路口,取得成功后,又先后在中华人民路口、滏河联纺路口、滏河人民路口、滏东联纺路口等重要街路的路口进行改造,改造后的路口大幅提高主城区整体道路通行能力,满足了市民的出行需求,获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太方便了,原来二十多分钟还不一定能过去的左拐路口,现在几乎不用等待。根本就不堵,‘心’也不堵了!"在邯郸驾驶出租车近10年的老司机张明华曾接受采访时感叹道。
5月22日,邯郸新闻网报道了邯郸交警“借道左转”,连日来,中央电视台、河北电视台、人民日报、人民公安报等近百家新闻媒体聚焦邯郸,争相对邯郸“借道左转法”进行报道。被《人民日报》称为“左转神招”,2014年5月28日《人民日报》第18版发表标题为“管理精细化,潜力无穷大”的社评文章,称:“河北邯郸的“借道左转”,在固有的时空中实施精细化管理,城市的交通管理依然大有潜力,小举措带来大变化,小创意破解大难题,真心期待有越来越多的“神招”,让城市交通更加通畅。”一时间引来社会各界好评如潮!河北、湖南、广西等多省地同行先后前来考察学习,纷纷称好,并身体力行的在当地进行推广,取得了显著效果。河北省委省政府等多名领导都进行了现场参观指导,给予了很高的评价。6月11日,杨汭副省长专门对邯郸“借道左转”,提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的经验做法作出了重要批示,要求省公安厅交管局同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认真总结研究,组织其它设区市学习,因地制宜推广,提高城市交通通行效率,解决拥堵问题。
党的群众路线,最核心的意义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为了一切群众、为了群众一切。而交警推行“借道左转”切合时代契机,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项重要举措,是真正为民服务具体体现。如今在邯郸,随便问起一名司机,他们都会伸出大拇指说,“交警的‘借道左转’,是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办的一件实事儿!好事儿!”